6月23日,近期火熱的次新股三峽能源(600905)再度上演一字板,收于7.99元/股,市值突破2200億元大關,成為僅次于長江電力的第二大市值電力股。至此,這支“碳中和”概念新軍自6月10日上市以來已經成功實現五連板,也是其最近幾個交易日的第三個一字板。
實際上,三峽能源在剛上市初期,由于其體量過大,且比較容易中簽,并不被市場普遍看好,很多人對其預期也很低。但其默默出道后,卻一下子驚艷了所有人,股價連續漲停,僅有6月16日沒有封板,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主營業務高度契合“碳中和”概念
市場人士分析,三峽能源這波操作或許和近期A股“碳中和”概念板塊重新回歸的大環境有關。其主要消息面的刺激因素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上線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此前,市場一度傳出,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將在6月25日開啟,但隨后又有媒體從權威人士處核實獲悉,全國碳市場將于6月25日啟動交易為不實消息,具體時間待定。不過,無論具體日期是哪天,時間應該是很近了。
6月22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旨在規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保護各方交易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交易市場秩序。而根據生態環境部相關規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碳交易市場一旦開啟,市場空間將達萬億規模,而最為受益的是新能源發電等領域。
作為主攻新能源發電的三峽集團,其主營業務光伏、風電、水電等,均是高度契合“碳中和”相關概念的標的,加上次新股的概念和近期市場大環境,迎來連續的一字漲?;蛟S正是反映出市場的某種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峽能源)主營業務為風能、太陽能的開發、投資和運營。目前三峽新能源業務已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裝機規模、盈利能力等躋身國內新能源企業第一梯隊。三峽能源的業務可以分為三個核心部分,分別覆蓋風力發電、光伏發電、中小水電等方面。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風力發電占總營收的61.24%,光伏發電占37.63%,中小水電占1.13%。
可以看出,三峽能源的三大主要業務均非常契合“碳中和”概念板塊,更為重要的是,其早已經是碳交易方面的行家里手。如三峽能源近日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詢問時便表示,自2006年歐盟碳市場啟動后公司便一直參與國際和國內碳市場交易,也配有專人進行碳資產管理。下一步,公司將根據全國碳市場推進的節奏,積極參與國內碳交易。言下之意是,碳交易這塊我們很熟悉,并已經做了很多年了。
背靠“大樹” 業績實現高速增長
通過上述信息不難發現,三峽能源應該是一家老牌的有硬實力的新能源企業,其背靠三峽集團的背景也可以說相當硬。覽富財經檢索發現,目前,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三峽集團)持有三峽能源的股份比例為51.44%,而三峽能源是三峽集團旗下新能源業務的實施主體,也是三峽集團繼長江電力、湖北能源之后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新能源屬于當前國家政策大力鼓勵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大型央企和行業龍頭,三峽能源理應為我國如期全面實現“碳中和”起到榜樣帶頭作用。而實際上,近年來,三峽能源作為一家新能源企業,其業績正是伴隨著國家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迎來加速成長。
根據其招股書,2018年至2020年,三峽能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73.83億元、89.57億元、113.15億元,同比分別增加8.88%、21.32%、26.33%;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09億元、28.40億元、36.11億元,同比分別增加11.48%、4.84%、27.16%??梢钥闯?,自2019年起,其迎來了較快增長階段。
2020年,三峽能源營業收入為113.14億元,同比增長26.33%;歸母凈利潤為35.89億元,同比增長26.38%。其中,風力發電是其主要營收來源,2020年營收72.96億,占比達64.48%。而今年一季度,三峽能源營業收入38.12億元,凈利潤高達14.94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43.08%、51.4%。
帶動這一切的是三峽能源近年來發電裝機規模的高速增長,由2008年底的14.3萬千瓦迅速增長至2020年9月底的1189.8萬千瓦,復合年均增長率為45.69%。截至去年底,公司累計裝機規模已超1500萬千瓦,去年新增投產裝機超500萬千瓦。并且,公司預計未來5年裝機規模將翻3至4倍。
目前,全世界范圍內新能源都是一個極其廣闊的市場,各國政府也均在大力鼓勵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而其實施主體必然是像三峽能源這樣的行業企業。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電力板塊將是最大的受益方,其將迎來一個很長的發展周期,而像三峽能源這樣的A股稀缺新能源發電投資標的或將展現出其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