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及其出處
典故:強項令。
語義:原指東漢名臣董宣,執法嚴明,不畏權貴,堅決不向袒護罪犯的湖陽公主叩首賠禮,而被光武帝稱贊為“強項令”的君臣共同護法故事。后用以比喻法律是國家的,需要君臣齊心,共同守法,才能有像強項令這樣的忠直名臣,或比喻剛正不阿,執法嚴明,絕不向惡勢力屈服的人。
(強項令董宣 影視像)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酷吏列傳》,后特征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外出,而以奴驂乘,宣于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殺之……主曰:“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因敕:“強項令出!”賜錢30萬。
二、雷厲風行,辦案嚴酷
董宣〔生卒年不詳〕,字少平,陳留郡圉縣〔河南杞縣〕人。東漢前期名臣,剛正不阿,不畏權貴,雷厲風行,辦案嚴酷,世人稱為“臥虎”、劉秀稱為“強項令”。
起初,他受司徒侯霸征召為吏,后考核為優等,升遷2000石,任北海國相。
當地豪族公孫丹任郡五官掾。其時,他興建住宅,聽信占卜人話,豪宅需獻牲鎮邪,方可避禍趨吉。于是,他指使其子,召來一位路人,進宅斬殺,埋在屋基。董宣可是熱衷打黑的鐵漢,他偵知立案,也不管你是什么豪族官吏,一律抓捕,以妄殺無辜罪,判處死刑,把公孫丹父子倆都殺了。
結果,公孫宗親30多人,手持兵器,沖進相府,喊冤叫屈,圍攻董宣。你狠,董宣可更狠,他以小股武裝沖擊官府罪,將他們一律逮捕入獄,審訊后,又得知他們是王莽余黨,還曾勾結海盜,這不是謀反嗎?便以叛逆罪,讓門下佐將他們全部斬殺。
青州刺史,拷問他的門下佐,認為他殺人過多,上告朝廷,董宣被關進廷尉監獄。廷尉以濫殺罪,判處他斬刑。他心里亮堂,自知正直無私,依法立案,秉公處置,雖失偏頗,也罪不至死。因此在獄中,他無憂無慮,吟詩誦文,毫無懼色,視死如歸。刑前,獄中為他備了飯菜,他高慢地說:“我董宣一生不吃別人飯,更不吃斷頭飯!”傲然拒食,昂首大步,登上囚車。到了刑場,受刑9人,他排第二,眼看就到他了,光武帝急忙派遣騎使趕到,拿出圣旨,赦免董宣死罪,并訊問多殺的具體情況,他如實回復,并申述罪責在自己,門下佐無罪。
很快,光武帝欽定,董宣執法偏嚴,降級使用,任為懷縣令,門下佐不予處分。
不久,江夏郡發生動亂,有巨賊夏喜侵擾郡境。朝廷提拔董宣,任命為江夏太守。
(百姓擁戴“強項令”董宣 畫)
董宣走馬上任,到達江夏邊界,就亮出大招數,發布文書,他公然宣稱:“朝廷認為本太守能夠捉拿奸賊,所以我接受了這個任務,在江夏郡界統帥兵馬,檄文到達之日,希望你們考慮自己的下場。”
一紙檄文,威風凜凜,振聾發聵,先聲奪人,具有摧枯拉朽之勢。巨賊夏喜一向持械行暴,欺軟懼強,禍害百姓,本是一群烏合之眾,也不是什么有綱領的政治組織,聽到太守雷霆宣言,害怕遭到滅頂之災,便立即投降解散。董太守治亂有方,不戰而平息盜賊。
當時,江夏郡都尉是陰皇后外戚,董宣自視靠本事干活,而輕視侮慢他,誰曾料到,竟然導致堂堂高官,無病無災地被免職,丟了2000石。
三、“強項令”典故本事
京都洛陽,天子腳下,豪商巨賈,繁華無比,勛爵貴戚,比比皆是,卻也是黑社會盤根錯節,亂象頻仍的是非之地。京都首官〔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長〕,名義好聽,卻不是那么好當的,往往不是丟官,就是丟命。前朝張敞卻干得好,斗黑出了名,而本朝董宣竟敢招惹皇姐,更是出了大名。這兩位可都是大名鼎鼎,永垂青史的京都首官。
話說被陰皇后外戚斗垮,賦閑在家的董宣,沒想到竟然又被起用,特召為洛陽令,讓他治理京都亂象。
特召他的光武帝劉秀,可不是平庸皇帝。他是從新莽大動亂中,異軍突起,先后鎮壓了綠林赤眉起義、鏟除了多個割據政權后,才使大漢帝國由衰微而復興。他又制定了一系列休養生息政策、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律令,依法治國,發展經濟,醫治千瘡百孔的社會,終于讓帝國走上了正常的發展道路。
可就在這時候,他的姐姐湖陽公主出事了。
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湖陽公主家的一個仆役,仗勢行兇,無辜殺人,因為躲在公主家,官吏不能進去抓捕他。董宣偵知,這天公主出行時,正用這個仆役做陪乘。于是,他帶著一班衙役,趕到夏門亭大街,攔截公主車駕。公主一看,光天化日之下,在京都的大街上,小小的洛陽令公然攔截她的車駕,這成何體統?當下就非常生氣,大聲斥責董宣:“大膽!”
(董宣攔截湖陽公主車駕 畫)
董宣沒理睬公主,截住她的車,攔住她的馬,用刀劃出警戒線,大聲數責公主過錯,說她包庇殺人犯,并喝令犯罪仆役下車就捕。公主還想庇護罪犯,可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她一愣神間,眼明手快的董宣,已令衙役揪下罪犯,還當著她的面,取供畫押,驗明正身,就地正法。
公主何曾受過這樣的羞辱!她氣得發抖,急令調轉車頭,直奔皇宮而去。
皇姐駕到,親告御狀。她哭訴董宣如何羞侮她,要皇帝替她出氣,對這個小小的洛陽令嚴懲不貸。
劉秀當然知道董宣,他剛正不阿,執法如山,是賢能之臣,這次就是看上他這一點,才特地把他放到這個官位上的。不過,你執你的法時,卻不該羞侮皇姐,他叫衛士立即把董宣抓進宮,好好教訓一頓,說“羞侮皇姐,罪該杖斃!”
(湖陽公主狀告董宣影視圖)
董宣面不改色,心不跳,他毫不畏懼,大義凜然地說:“要我死可以,但先讓我說句話再死。”劉秀問:“你要說什么?”“陛下圣德,中興漢室,依法治國,天下太平。但是,如果皇親家奴殺人,也不加制裁,還講什么依法治國?天下還能太平嗎?”說到這里,他頓了頓,接著,又繼續說,“我執法時,不注意細節,得罪了公主,要我死不難,不必行杖,我自殺就是了。”說著就把頭往門楹上撞去。
義正詞嚴,正氣凜然!劉秀被震懾,連忙叫內侍拉住董宣。他想,這樣的人,正是治國重臣,怎能讓他死呢?于是,他便說:“你得罪了公主,就給公主叩頭,賠個不是吧。”
董宣可是硬骨頭,自己沒錯,為什么要賠禮道歉?就是不愿叩頭。內侍強按著他,他卻兩手撐著地,硬僵著頸項,怎么按,始終也不把頭低下。
(劉秀口封“強項令”畫 )
公主氣不打一處出,他對劉秀說:“你是天子,難道不能下個命令嗎?”劉秀笑著說:“正因為是天子,所以才不能下這個命令呀。”
這時,下面還是那么個僵持的局面。劉秀不禁摸了下嘴,忍俊不發,而厲聲說道:“你頸項子還真強硬!強項令,還不滾出去!”
公主眼睜睜地看著董宣“滾”出了宮。她出于無奈,也只得回去。
湖陽公主一走,劉秀就命一內侍,給董宣送去30萬賞錢。董宣可不貪,全分給手下官吏。
從此,董宣名聲更響亮,打擊罪犯,也更得心應手,惡者膽寒,百姓稱贊,皇帝贊他“強項令”,吏民稱他“臥虎”,還作詩歌頌他:“少平作令,桴鼓不鳴。”意思是,董少平當洛陽令,沒有人擊鼓鳴冤了。
這位強項令,剛正不阿,不畏權貴;這條臥虎,睡覺也睜一只眼,任你豪強巨勛,也難逃他的法眼。他在京都主政,一干就是五年,74歲時,他在任上去世,皇上很傷心,詔令以大夫禮,隆重地安葬他。還封其子董并為郎中,后來董并官至齊國相。
四、董宣是賢臣能臣廉吏
《董宣傳》,范曄把它放在《后漢書·酷吏列傳》里。而一說到“酷吏”,一般人總認為是濫用刑罰,殘害百姓的壞官吏。其實,正史上所稱的酷吏,不一定都是壞人,也有好人,只是我們受到歷史蒙蔽,只看到壞的一面,而忽視了好的一面。
史書上的酷吏,專指用嚴刑峻法的官吏,用時髦話說,是歷史上執行“打黑”政策的人??崂舻拇驌魧ο?,一般是豪強勢力,甚至貴戚勛爵??崂舻恼兇蠖枷喈斖怀?,尤其是不畏強權,強化治安。你看董宣,他也太厲害了,皇帝姐姐的仆役殺人,受其庇護,他硬是在大街上攔住她的車駕,從車上拽下兇手,將兇手殺了,公主投訴,皇帝要他賠個禮,他也寧死不從。
(光武帝派使者憑吊董宣圖)
酷吏還有兩個特點,即不貪,也沒落好下場。公主投訴案后,董宣將皇帝賞賜的30萬錢,全都分發給部下,而他死的時候,“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有大麥數斛、敝車一乘”而已,還是皇帝詔令,由國家按大夫禮安葬的。
因此,我們千萬不可誤會,把史家列入酷吏的董宣當作壞人。他剛正不阿,不畏強權,是古代的賢臣;他嚴明執法,強化治安,是古代的能臣;他清廉不貪,家無余資,是古代的廉吏。因此,重溫這段歷史,學習他的故事,我們會發現,還真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