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登基以后,為了實行新政,改弦更張,采取了很多招數,其中很有作用的一個便是建立了“密折”制。所謂“密折”,其實就是“密奏”,要求群臣在給皇帝的奏折內附奏機密要事,主要是揭發一些貪官污吏的不法行為以及民情動向等等,使群臣都成了耳報神。從而讓官員們處于相互監督、彼此牽制的境況。人人自危,嚴防了官欲的惡性膨脹和腐敗行為,同時也使政權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
其實密折制度并不起于清代,只不過雍正把它運用得出神入化罷了??滴跄觊g大約有百余人有這項權利,到了雍正時期擴大到一千多人。這些人包括雍正的家臣、寵臣、封疆大臣。雍正規定密折必須由上奏的大臣親自起草,其格式也有相應的要求。寫好之后,裝匣、傳遞、批閱、傳回本人、收回皇宮等等,都有相應的制度。特制匣子的鑰匙只有皇帝和大臣有,民間的鑰匙是無法打開的。密折直達皇帝之手,中間不經過任何人轉手。
密折的內容,則可以無話不談。臣子有什么計策、對國家大政的看法、上司或下屬的不法行為等等,都在密折上奏之內。而且,一些家長里短也可以上奏?;实叟喓蟮拿苷?,由軍機處的軍機章京抄寫一份副本,封檔保存,帶朱批的原件發還上折的大臣。一些極為機密的奏折,甚至連副本也不會保存。經過一段時間,大臣還要把朱批后的密折交回,本人不得抄錄不得留底,否則嚴懲不貸。
事實也證明了這種密折制是行之有效的,雍正將此具體化推而廣之,要求各級官員都應當遵循密折制,鼓勵他們每天都要上一道密折,要事無巨細,詳略得當。雍正看完后都要在上面做批語,從而有因有果,使事情得以解決。對所呈密折雍正是一分為二地看待的,比如所言正確,他就采納推廣,說得不妥,就把折子扣在自己手中,并不將其批轉給朝臣,這樣就能使官臣們放言無忌,不心存疑慮了。
由于密折關系到政策的制定執行和官員的升遷榮辱,所以雍正在“密折制”的細枝末節上,方方面面都是慎而又慎,他害怕密折守密不嚴而引起打擊報復之類的混亂,正因如此,他特別強調了密折的保密性。“密之一字,最為緊要,不可令一人知之……假若借此擅作威福。挾制上司。凌人舞弊.少存私意于其間,豈但非榮事,反為取福之捷徑也。”雍正還強調“至于密折奏聞之事,在朕斟酌,偶一宣露則可,在爾既非露章,惟以審密不泄為要,否則大不利于爾。而亦無益于國事也。其凜遵勿忽。”
密折制的實施還造就了雍正這位文攻武衛的一代帝王。雍正帝在位期間。寫下了千萬余字的奏折批文,堪稱世界奇跡,這一字數是當今一些職業作家所可望不可及的。在另一個層面密折制將文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就是:做領導必須要有文化。胸中有墨水,否則你連批文都寫不好,怎么去發號施令?這是從政規則。雍正帝從密折制中鍛煉出來的才智和思想影響了歷史,并使這種文化精神一路沿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