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選擇起義推翻前朝暴政并成功當上皇帝的人并不多,而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
據悉在朱元璋的幾個兒子中,他非常喜愛朱棣,但最后立太子的時候他卻沒有選擇朱棣,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明成祖朱棣
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明成祖朱棣。據悉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自建文四年即位,后定年號為“永樂”。
雖說老爹朱元璋在立太子的時候沒有考慮他,且他在即位之后也總能聽到一些風言風語,但這并沒有影響到朱棣,他在位期間一直勵精圖治,相當重視民生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在朱棣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百姓的生活非常富足,因此后人也將那一時期成為“永樂盛世”。
永樂22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回師途中病逝,享年六十四歲。廟號太宗,被葬于長陵。如此優秀的朱棣,朱元璋卻并未將之立為太子,主要也是因為以下原因。
不立朱棣為太子的原因一——立嫡立長是規矩
自從宗法制度建立之后,長幼尊卑和嫡庶有別等觀念就刻進了古人的腦海中,而按照當時的制度而言,太子朱標去世之后,新太子的人選應該由二皇子繼承。
只不過二皇子實在是不堪大任,在經過考慮之后,朱元璋立了長孫朱允炆為太子 ,如此也算是“立嫡立長”,不會破壞沿襲依舊的宗法制度。
盡管當時朱元璋更加喜歡四兒子朱棣,但他實在擔心一點,那就是如果立朱棣為太子,就相當于開了不立長的先河。
這極有可能導致后世子孫之間產生更加嚴重的“奪嫡斗爭”??v觀中國歷史,每一次奪嫡之爭都非常殘酷,朱元璋不欲看到這樣的場面,所以才放棄了立朱棣為太子。
不立朱棣為太子的原因二——朱棣不夠仁德
從朱棣一生的經歷來看,他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活躍在戰場上。雖說捍衛國家離不開軍隊,但若要王朝長久地發展下去,就必定要利用士子集團的力量。
一個擅長武力的皇帝想要得到大臣們的擁戴,過程中需要付出非常巨大的努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棣由于常年生活在行伍之中,這使得他的脾氣較為火爆。
所謂“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朱元璋非常擔心朱棣即位之后,一言不合就要處置大臣。
而相比于朱棣來講,長孫朱允炆生性懦弱,但卻有自己的主張,非常適合當一個守成的皇帝。
不立朱棣為太子的原因三——補償太子朱標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與馬皇后的感情相當不錯,而太子朱標便是二人的感情結晶。相比于其他孩子來說,太子朱標的才能相當出色。
他與四子朱棣正好一文一武,且由于朱棣從小就被送到馬皇后膝下撫養,兄弟感情甚篤,如果朱標沒有去世,那么朱元璋必然不會擔心王朝后繼之事。
遺憾的是,朱標在受命巡視完陜西,回來之后就因為風寒去世。
這對于朱元璋、馬皇后以及朱標的妻兒等人而言,都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打擊。朱元璋選擇立朱允炆為太子,未嘗不是為了補償早逝的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