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共一大紀念館開館,“偉大的開端——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陳列”主題展覽拉開帷幕。
此次展覽系統梳理館藏文物,從館藏 12萬件(套)文物和近年來從國際國內新征集的檔案史料中精挑細選612件文物展品,加上各類圖片、藝術展項等展品,展品總量由原來的278件增至1168件。一半以上是一級文物。
即日起,澎湃新聞帶你走近這些文物,述往思來,追尋歷史。
本文圖片均由 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攝
毫無疑問,《共產黨宣言》是中共一大紀念館的“鎮館之寶”。
《共產黨宣言》(又譯《共產主義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全文貫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它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
1920年,陳望道翻譯了第一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對后來馬克思主義事業的領導者影響巨大。
毛澤東曾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其中之一就是陳望道所譯的《共產黨宣言》。
百年長河中,《共產黨宣言》有了百余種版本,其中1920年8月版和9月版的《共產黨宣言》,被稱為《共產黨宣言》“姐妹本”,也成為了中共一大紀念館的“鎮館之寶”。
此次,包括上述兩本“鎮館之寶”,紀念館將館藏的72本《共產黨宣言》全部展示出來,并與LED屏幕結合,形成三組互為呼應、又相對獨立的故事場景,演繹三個篇章:陳望道在老家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又新印刷所出版《共產黨宣言》,推動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的故事;共產黨人張人亞和父親冒著生命危險守護《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文獻的故事。